看了20年的书,终于看完了。
虽然内容有点过时,但是《代码大全》确实是全。
表5-2 设计文档的正规化以及所需的细节层次
图20-1 强调软件的某个外在特性,可能会对另一些特性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也可能没有任何影响
设计的层次
第1层:软件系统
第2层:分解为子系统或包
第3层:分解为类
第4层:分解成子程序
第5层:子程序内部的设计
写得很真诚,但是有点像《高中生回忆录》,可能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参加数学国际比赛吧
其实,通过行为与心理学的对照,我知道了,傲慢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傲慢的人,有些人看心存傲慢之人会不顺眼,于是加以批评、指责,但这种做法其实不一定妥善。世界上有太多的评判和比较,有很多的挫折,让我们感到难受,这时总需要有一种方式让自己好受些。而傲慢,就是通过高人一等的心态,让自己感觉好些。如果有人通过批评、打击别人,把他们内心的屏障去掉,让其很痛苦,他们可能会去别的地方寻找一种心理平衡,证明自己还是比别人强的,自己不是一无是处的,重新建立内心的屏障。
总结初中的学习历程,我觉得有一些方法是普遍适用的:
一是暂时放下外在的评判,以兴趣为先导;
二是用优势学科带动劣势学科;
三是集中精力逐个学科突破。
这些也是我对当今学生的建议。师姐对我说:“无数世界,就如同无数宝珠,每一颗都在其他的宝珠上映出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小相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人的心也能如此,无限自由和宽广。”
我问师姐:“为什么我害怕接触人群?他们说话,就仿佛在说我;他们笑,就仿佛在笑我;乃至他们哭,也仿佛因为我。哪怕是帮助别人,我也怕自己做不好,很尴尬,很胆怯。”
师姐说:“看来你还是想自己想太多啦,去做就好了。正
所谓无我,把自己放下就好了。”
我说:“可我是想帮助别人,怎么会是在想自己呢?”
师姐说:“你怕帮不了别人,怕别人的不理解,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达不到对自己的期许和标准,这也是在想自己呀。”
我说:“那我应该怎么做?”
师姐说:“多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多宽容自己。”
我说:“宽容自己,不是在纵容自己的错误吗?”
师姐说:“太关注自己的对错,一样是执着,希望自己能做得很完美。但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真实的面貌,那么你也不会愿意去了解和包容别人。真正的爱,是去体察、了解对方,忘掉自己,这样你就能很快乐。”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数学之美,是偶然间窥见自然规律的神奇,是内心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是从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不变,并在不变中拓展至更高一层看问题的视角。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不变之美和抽象之力。
我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为“四季模型”。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学习也需遵循一个自然的过程,正如四季的更迭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根发芽的时段。我们在接触一门学科之初,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拥有好奇心、有探索的愿望,后面再做大量的题目时,才不觉得枯燥。如果放到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来看,小学阶段对应春天,此时兴趣的养成是第一位的。
夏天,是植物蓬勃生长的时候。我们需要以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基础,稳步前进。这时,我们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目标进行拆解,拆分成一项又一项能力和一个又一个知识点,然后针对这些进行专项练习。
秋天,是收获和检验的时节。最重要的是调节心态,以平
和的心境去面对考试。
冬天,是储藏的季节。面对逆境或新的人生阶段,我们既要能保持好的习惯与方法,又要能随时放下过去的荣耀,以开放的心态轻装上阵。兴趣是有层次之分的。
第一层是感官的愉悦和乐趣。最直接的体现为老师是否有亲和力、幽默感,教学是否有趣味,学生能否得到足够的鼓励。
第二层是成就感。这需要学生深入一门学科,找到自信心,找到自己可以发挥的舞台。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的难度需要适中,循序渐进。过于困难的内容会对兴趣造成严重的打击。同时,困难的地方往往意味着新的思维方式或技能,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层是学科本身的美。这需要学生能静下来,悠游其中,也和老师自身的能力以及对学科的热爱程度有很大关系。学习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曾总结过影响学习力的六个要素,这里简单介绍:
一、兴趣及学习动力,如前“春生:兴趣培养”中所述。
二、生理及学习潜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信息输人能力、思维加工能力、信息输出能力等。
三、情绪和学习状态,调节情绪和状态,应对焦虑、挫败感等负面心态,如“秋收:调整心态,沉着应战”“冬藏:面对逆境,轻装上阵”中所述。
四、学习方法。如整理知识点,按知识点、题型等专项突破,以及错题本的使用等。如本节“夏长:主动学习,夯实基础”中所述。
五、学习习惯与自我管理,如精力管理、时间管理等。
六、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学习的影响也很大。考试的焦虑,往往来自不确定性。如果学生对自身足够了解,就能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我曾和一个北大的校友探讨他是如何考上北大的。他告诉我,在高考之前,他会很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此前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综合估算自己在考试中最好的发挥情况可能是怎样,最差的发挥情况可能是怎样,最可能的发挥情况是怎样。这样,他对最终的结果就心里有底了。他的目标是北大,但是他也能接受发挥得稍微差一点,上其他大学的情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我们将面对的结果都是在一个可能性范围内的。如果我们把最好、最坏和最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分析清楚了,接受这些情况事实,也就没有太多需要焦虑的了。他参加高考的时候就很沉稳,因为一切都在他预料的范围之内。
如何缓解焦虑
一、尽人事,听天命
二、重视内在的成长,看到自己的珍贵
三、学会拒绝和放下,照顾自己
我在Kindle上看的1977年出版的,书名叫《跑步大全》(ISBN:0-394-41159-5)。确实是关于跑步非常全面的书
能吸进的全部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很多初跑步的人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觉得他们不应该张开口。)
虽然心搏率每个人与每个人不同,但是你的最高心搏率大约为每分钟 220 次减去你的年龄数。如果你是 40 岁,大约为 180 次,如果你是 30 岁,大约为 190 次,依此类推。对大多数人来说,锻炼时的心搏率应该是静止时的心搏率加上静止时的心搏率与最大心搏率的差额的 75% 。
第一点原则:使跑步成为一种终身活动。
第二点原则:不要急于求成。
第三点原则:时难时易。
四点原则:每周跑的里数要徐徐增加,以便使你的身体有充分时间来适应。古拉特夫人解释说,总共有三种素食者:第一种是百分之百的素食者,有时叫绝对的素食者,第二种是喝牛奶的素食者,他们不禁止喝牛奶和吃奶制品;第三种是不排斥牛乳和鸡蛋的素食者,他们既喝牛奶又吃鸡蛋。古拉特夫人就是一位喝牛奶和吃鸡蛋的素食者。
有点像《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不过是有关职业的
定位 = 行业 × 企业 × 职位
职场这个游戏呢,它也有三种属性:能力值、专业值、资源值。
想都是间题,做才是答案。
怎么把一件事做出自己的价值感呢?
找回自己的控制感。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能量比才华更重要,做了比不做更重要。
能量回流和价值变现。胖子报以一个得意的鬼脸,“她在美国工作,是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三十多岁想生孩子,就去研读育儿书,这些书把养孩子这事讲得超级复杂,无限投人,她越看越不敢生。最后遇到一个身边的育儿专家,那个专家告诉她,“你不用太担心了,我做这个领域很多年,实话说,孩子只要达到这三个目标,就算很成功。’哪三个呢?”胖子竖起三根手指,“‘第一,身体健康,不得大病;第二,不要自杀;第三,生活能自理。只要达到这三个目标,你就是成功的母亲,你的孩子就是对社会有益的人。未来的路,你管不了,也管不着。’这个姐姐一下释然了,虽然据她自己说,带娃的路上一路屁滚尿流,但是她现在有三个孩子,健康快乐。”
什么拯救过你,就用它去拯救这个世界。
人生也有三个要素,真我、挑战和平衡。真我就是真实地做自己,挑战意味着找到自己想要争取、精进的东西,平衡则意味着持续保持自我、家庭、社会的平衡。
所谓专业,本质其实是“信息差”,冲一杯速溶咖啡其实没什么专业可言。但一杯好咖啡,从产地、选豆到烘焙程度、碾磨的粗细度、方法,再到不同的水温、萃取的方式、杯子的温度,甚至到不同的饮用场合,都有微妙的区别,这些信息差累积起来,就是专业咖啡师和冲杯速溶咖啡的区别。如果为了提神,的确没啥区别;如果为了体验,这里就有很多的专业知识。专业壁垒不取决于我干了多久,而是我钻研得有多深。如果一个人每天冲速溶咖啡,即使冲十年,也并不一定就有专业壁垒。
你的收入不由你的能力决定,而是由愿意最低价出售自己能力的人决定。
30+ 的六条新出路
- 专业线:成为领域内专家
- 管理线:在组织中成为管理者
- 转型线:带着积累去新的行业、岗位,进体制(做公务员、考事业编)
- 平衡线:先以家庭为重心,度过经济压力期再找机会
- 自由职业线:以自己的热爱为抓手,创造自己的职业
- 创业线: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
人出来混总得吃点儿苦,不吃成长的苦,就吃憋屈的苦。
所有职业的本质,都是通过替别人解决问题来获利。而自由职业只有一个人,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优势,替别人解决问题。这里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自己的优势,一个是别人的需求。定位,就是要找到这两者,然后在悦己和悦人之间,找到平衡。
超级个体 = 独特优势 × 小众需求
项目管理里有一个1-10-100定律。事情计划只需要 1 的成本,事中改进就需要 10 的成本,而事后再修正,就需要 100 的成本。
当一个人知道了为何,他就能承受一切如何。
我们不害怕苦难,我们害怕苦得没有意义。我们不怕难,怕难得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