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为什么会“自我感觉良好”?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标准太低;其二,觉知太浅。而且通常两者兼具,否则不可能继续“感觉良好”下去。

曾听一位大师说,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回想过去的自己,活得不怎么样,就因为把“当真”和“认真”弄颠倒了。那种活颠倒的样子,就是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太当真,面对自己的事却不认真。
只有能做主的,才算自己的事。
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莫放过。能这样活,才算没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起了责任。

圣严法师说过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在关系中,无沦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其一,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样”。如果别人并非“不得不”,而是真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那么你们彼此的关系应该就“没别的事”了。

他的回答,让我重新理解了焦虑的本质。
焦虑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没有理由,人不可能焦虑。
焦虑的来源,与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与自己的想法有关。
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想控制事情该如何发生,就没有理由焦虑。
对治的方法只有两个: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法。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就是你自己选择了焦虑,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面对苦,有三种境界:心随境转,心不随境转,心能转境。所以做好学生,必须修心。能修出惭愧心或慈悲心,已经可以“心不随境转”了;若能再加上感恩心,心能转境,就离心想事成不远了。岂不善哉?
这三颗心,用大白话来说,不过就是: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

我的“好为人师”症状如下:第一,有时根本不管别人需不需要,只因我看不顺眼,就强行指教别人;第二,有时看到别人有需要,但不管他是否准备好,便自顾自地指教起来;第三,有时别人愿意受教,但我没弄清楚状况,就开始长篇大论;第四,有时我教别人教得一语中的,别人也很佩服,但他回去根本做不到,徒增挫折而已;第五,我还经常指导别人到自己很过瘾,把话说得太快、太多、太满,没有留下空间让别人想明白,让别人自己下决心;第六,大多数时候,我建议别人去做的事,自己也没有做到;第七,最严重的是,我常以为自己说完了,别人听懂了,事情就结束了,根本就没想到接下来还该为别人做什么。
可想而知,以上七灯全亮,我无疑是“好为人师”的重症患者。
自从“确诊”后,我当然也看到许多“病友”,而且遍布各行各业,不计其数。其中有四类“病友”特别值得注意,就是公职人员、老板、老师和为人父母者,因为当这四类身份的“患者”发作时,他们的发作对象可能无路可逃,成为最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个性可以改?个性如何改?一位修行大师的指点可作为最佳注脚。引述如下:
观照你的心念,因为它很快会变成思想;
观照你的思想,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语言;
观照你的语言,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行为;
观照你的行为,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习惯;
观照你的习惯,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个性;
观照你的个性,因为它很快会变成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什么状况让人决定放下呢?我的指标只有两个:其一,发现自己已经活在舒适圈里,不再成长;其二,我的贡献已经有人可以取代,不再非我不可。

《商业周刊》封面故事曾探讨成功者的时间管理,结论是“与其搞定事,不如搞定人”。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把时间放在事上,只会让人“能者多劳”,越做越累;把时间放在人上,才会越做越有空间。

自我了解的鏡子
许多人的烦恼,来自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有人为了迎合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活得特别辛苦;也有人老是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对于这件事,我有一个体悟。
音先,人世间最自由平等之处就是每个人“想”的世界。一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或许别入还管得着,但他怎么“想”,世上无人能管。因此,别人怎么想你,不是你可以管的。因此,每一个你认识的人,生命中都有一个“你”。那个“你”,通常不是真的你,而是别人“想”出来的你,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惯性和需要,投射出他们生命中的“你”。同样,你也在自己的生命中投射出无数的“别人”,那些“别人”也不是真的。
人间关系的真相就是,你有干百个“分身”,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同时也有干百个别人的“分身”,活在你的人生里。这些分身似真似幻,但彼此拉扯起来,又热闹得很,也常惹麻烦。了解了这个真相,就不难发现,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没有意义的。
再往深处看,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当然不是!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接受、不面对,甚至于扭曲、伪装,因此往往也依据自己的惯性和需要投射出一个“假我”。这个假我,若依别人心中的“分身我”而活,不累死才怪;这个“假我”,要和别人心中的“分身我”计较,必永无宁目。而这正是大多数人经常在做的事,除了浪费生命,别无他用。
那么,是不是就是要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看?倒也不是。因为了解别人怎么看自己仍然是有用的。
第一个用处,别人的看法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我们很难看见真实的自己,别人的看法则提供了许多角度,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别人视角中无数碎片化的自己,有助于我们发现自我的完整拼图。
第二个用处,别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找到与人的相处之道。
别人怎么“想”我们,他们不说,我们无从得知,往往会造成隔阂。我们要善于聆听,虚心提问,鼓励别人说真话。这件事至关重要,因为有利于让别人心中那个“分身我”得以安顿。
总之,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须造成对我们的限制,更无须造成关系中的障碍,反而可以成为自我了解的镜子,成为改善关系的触媒。一念之转,我们就活进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岂不善哉?

人和人的关系原来这么简单:你听我的,我就听你的,如此而已。

突破不容易,我试了很久,有时仍然对某些人说不出“谢谢”,直到遇见一位老师,他教我四句话:“感谢你在今生让我遇见你,感谢你为我带来的觉知和学习,感谢你成为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感谢你认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这四句感谢词,可以在内心深处对任何人说,尤其是让你“过不去”的人。如今,我想到或遇到任何人,只要让自己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我就说这四句话,直到可以面带微笑地想他们为止。

二十世纪的修行大师葛吉夫曾说:普通努力算不上什么,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他把人比喻机器,说在人体的每一个中心附近都有两个小蓄能器和一个大蓄能器。

所谓智慧,其实就是关乎人生成就和幸福的学问,只要学到了,哪怕只有一分,都能胜过那剩下的九十九分,当然值得列为优先选项,并且花九十九分气力来学。
智慧如何学?高人的答案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手指路。上焉者,当然是四项都做,但如我等凡俗之辈,人过中年,只能用窍门,专注在“高手指路”上了。
高手指路,较通俗的说法叫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家每天该花最多时间做的事,就是找到你自己所需要的“巨人”,然后把自己弄得身轻如燕,想方设法站上巨人的肩膀。

我审视自己的“道歉史”,归纳出四种境界:第一,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第二,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第三,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第四,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至于我遇到的高人是怎么说话的,也有几点:第一,别人不问,不轻易说;第二,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话;第三,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第四,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第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他们害怕的不过是条绳子,而他们认为那是一条蛇。他们的受苦不过是噩梦,痛苦都是虚假的。”

我对一个人如何影响别人、如何被别人影响,当然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重要的不是你讲了哪句话,而是你讲那句话之前之后,你自己做了什么,又对别人做了什么。

我认为,机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遭逢重大挫折而知悔悟时,其二是立大志向而知不足时。善于领导者,必定懂得利用机缘,挫折可遇不可求,立志却能因势利导。因此,立大志、知不足,就是做自己的贵人。能自贵者,人恒贵之,是贵人之大道也。

直到近几年,我才认识到,担心(或忧心)其实与外在发生的事情无关,只与内在生命品质有关。担心所反映的是人内在的执着和缺乏信任,因而转化为对自己的担心,表现为对别人、对社会、对世界的担心。
有了这个了解,就知道担心并非关心的进阶版,而恰恰是反义词。因为与担心正好相反,关心是一种放下自我后才可能产生的能量,它带有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
从结果来看,担心和关心更是天壤之别。简单说,担心是一种负面能量,对担心者和被担心者都有害无益,它带来的是压力和负担;关心则是一种正面能量,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都有益无害,它带来的是温暖和支持。

所谓家族业力,主要反映在受父母影响的成长经历中,包括代代相传的集体意识、价值观、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最后转移到人身上,成为命运主旋律。这些业力,有些是资产,也有些是负债,必须有意识地清理和研习,才能完全继承资产或从债务中解脱。
在我的理解中,清理家族业力,主要有三把钥匙:接受、尊重和感恩。接受父母的全部,尊重父母的命运,感谢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而且要谨守下对上的分际,不逾矩,才能毕力尽功。只有接受和尊重,才能从家族业力中解脱,不受债务缠身;只有感恩,才能承受家族资产,带着祝福活出自己。

对这一段经历,我如今体会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体累;第二,累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有关时间管理,最有名的陈述是:每个人都该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上,不该花在“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上。

事实的真相是:一个真正够棒的组织,永远不必担心任何人才的离去;一个真正够棒的人才,也永远不愁无处安身。

所谓“制度性强制”,有时来自组织内部的惯性,有时来自同业间的“一窝蜂”,有时来自资本市场的诱惑,有时来自经营者自身的人性弱点……这些因素往往驱使着经营团队,宁愿跟着其他公司一起失败,也不愿独立判断调整公司方向,千山我独行。一言以蔽之,“人多不怕鬼”使然。

会把事情越做越难的人,通常有几种状况:一是没能力,又怕被识破,所以不断释放烟幕弹;二是虽有能力,但缺乏安全感,因此经常制造障碍,防堵竞争者;三是自我膨胀,喜欢“特技表演”,以赢得掌声;四是用脑过度,不相信别人,经常为防弊而把事弄复杂。一言以蔽之,是人“不简单”,所以把环境弄复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