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为什么会“自我感觉良好”?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标准太低;其二,觉知太浅。而且通常两者兼具,否则不可能继续“感觉良好”下去。

曾听一位大师说,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回想过去的自己,活得不怎么样,就因为把“当真”和“认真”弄颠倒了。那种活颠倒的样子,就是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太当真,面对自己的事却不认真。
只有能做主的,才算自己的事。
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莫放过。能这样活,才算没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起了责任。

圣严法师说过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在关系中,无沦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其一,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样”。如果别人并非“不得不”,而是真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那么你们彼此的关系应该就“没别的事”了。

他的回答,让我重新理解了焦虑的本质。
焦虑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没有理由,人不可能焦虑。
焦虑的来源,与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与自己的想法有关。
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想控制事情该如何发生,就没有理由焦虑。
对治的方法只有两个: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法。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就是你自己选择了焦虑,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面对苦,有三种境界:心随境转,心不随境转,心能转境。所以做好学生,必须修心。能修出惭愧心或慈悲心,已经可以“心不随境转”了;若能再加上感恩心,心能转境,就离心想事成不远了。岂不善哉?
这三颗心,用大白话来说,不过就是: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

我的“好为人师”症状如下:第一,有时根本不管别人需不需要,只因我看不顺眼,就强行指教别人;第二,有时看到别人有需要,但不管他是否准备好,便自顾自地指教起来;第三,有时别人愿意受教,但我没弄清楚状况,就开始长篇大论;第四,有时我教别人教得一语中的,别人也很佩服,但他回去根本做不到,徒增挫折而已;第五,我还经常指导别人到自己很过瘾,把话说得太快、太多、太满,没有留下空间让别人想明白,让别人自己下决心;第六,大多数时候,我建议别人去做的事,自己也没有做到;第七,最严重的是,我常以为自己说完了,别人听懂了,事情就结束了,根本就没想到接下来还该为别人做什么。
可想而知,以上七灯全亮,我无疑是“好为人师”的重症患者。
自从“确诊”后,我当然也看到许多“病友”,而且遍布各行各业,不计其数。其中有四类“病友”特别值得注意,就是公职人员、老板、老师和为人父母者,因为当这四类身份的“患者”发作时,他们的发作对象可能无路可逃,成为最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个性可以改?个性如何改?一位修行大师的指点可作为最佳注脚。引述如下:
观照你的心念,因为它很快会变成思想;
观照你的思想,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语言;
观照你的语言,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行为;
观照你的行为,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习惯;
观照你的习惯,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个性;
观照你的个性,因为它很快会变成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什么状况让人决定放下呢?我的指标只有两个:其一,发现自己已经活在舒适圈里,不再成长;其二,我的贡献已经有人可以取代,不再非我不可。

《商业周刊》封面故事曾探讨成功者的时间管理,结论是“与其搞定事,不如搞定人”。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把时间放在事上,只会让人“能者多劳”,越做越累;把时间放在人上,才会越做越有空间。

自我了解的鏡子
许多人的烦恼,来自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有人为了迎合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活得特别辛苦;也有人老是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对于这件事,我有一个体悟。
音先,人世间最自由平等之处就是每个人“想”的世界。一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或许别入还管得着,但他怎么“想”,世上无人能管。因此,别人怎么想你,不是你可以管的。因此,每一个你认识的人,生命中都有一个“你”。那个“你”,通常不是真的你,而是别人“想”出来的你,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惯性和需要,投射出他们生命中的“你”。同样,你也在自己的生命中投射出无数的“别人”,那些“别人”也不是真的。
人间关系的真相就是,你有干百个“分身”,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同时也有干百个别人的“分身”,活在你的人生里。这些分身似真似幻,但彼此拉扯起来,又热闹得很,也常惹麻烦。了解了这个真相,就不难发现,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没有意义的。
再往深处看,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当然不是!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接受、不面对,甚至于扭曲、伪装,因此往往也依据自己的惯性和需要投射出一个“假我”。这个假我,若依别人心中的“分身我”而活,不累死才怪;这个“假我”,要和别人心中的“分身我”计较,必永无宁目。而这正是大多数人经常在做的事,除了浪费生命,别无他用。
那么,是不是就是要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看?倒也不是。因为了解别人怎么看自己仍然是有用的。
第一个用处,别人的看法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我们很难看见真实的自己,别人的看法则提供了许多角度,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别人视角中无数碎片化的自己,有助于我们发现自我的完整拼图。
第二个用处,别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找到与人的相处之道。
别人怎么“想”我们,他们不说,我们无从得知,往往会造成隔阂。我们要善于聆听,虚心提问,鼓励别人说真话。这件事至关重要,因为有利于让别人心中那个“分身我”得以安顿。
总之,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须造成对我们的限制,更无须造成关系中的障碍,反而可以成为自我了解的镜子,成为改善关系的触媒。一念之转,我们就活进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岂不善哉?

人和人的关系原来这么简单:你听我的,我就听你的,如此而已。

突破不容易,我试了很久,有时仍然对某些人说不出“谢谢”,直到遇见一位老师,他教我四句话:“感谢你在今生让我遇见你,感谢你为我带来的觉知和学习,感谢你成为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感谢你认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这四句感谢词,可以在内心深处对任何人说,尤其是让你“过不去”的人。如今,我想到或遇到任何人,只要让自己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我就说这四句话,直到可以面带微笑地想他们为止。

二十世纪的修行大师葛吉夫曾说:普通努力算不上什么,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他把人比喻机器,说在人体的每一个中心附近都有两个小蓄能器和一个大蓄能器。

所谓智慧,其实就是关乎人生成就和幸福的学问,只要学到了,哪怕只有一分,都能胜过那剩下的九十九分,当然值得列为优先选项,并且花九十九分气力来学。
智慧如何学?高人的答案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手指路。上焉者,当然是四项都做,但如我等凡俗之辈,人过中年,只能用窍门,专注在“高手指路”上了。
高手指路,较通俗的说法叫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家每天该花最多时间做的事,就是找到你自己所需要的“巨人”,然后把自己弄得身轻如燕,想方设法站上巨人的肩膀。

我审视自己的“道歉史”,归纳出四种境界:第一,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第二,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第三,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第四,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至于我遇到的高人是怎么说话的,也有几点:第一,别人不问,不轻易说;第二,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话;第三,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第四,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第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他们害怕的不过是条绳子,而他们认为那是一条蛇。他们的受苦不过是噩梦,痛苦都是虚假的。”

我对一个人如何影响别人、如何被别人影响,当然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重要的不是你讲了哪句话,而是你讲那句话之前之后,你自己做了什么,又对别人做了什么。

我认为,机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遭逢重大挫折而知悔悟时,其二是立大志向而知不足时。善于领导者,必定懂得利用机缘,挫折可遇不可求,立志却能因势利导。因此,立大志、知不足,就是做自己的贵人。能自贵者,人恒贵之,是贵人之大道也。

直到近几年,我才认识到,担心(或忧心)其实与外在发生的事情无关,只与内在生命品质有关。担心所反映的是人内在的执着和缺乏信任,因而转化为对自己的担心,表现为对别人、对社会、对世界的担心。
有了这个了解,就知道担心并非关心的进阶版,而恰恰是反义词。因为与担心正好相反,关心是一种放下自我后才可能产生的能量,它带有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
从结果来看,担心和关心更是天壤之别。简单说,担心是一种负面能量,对担心者和被担心者都有害无益,它带来的是压力和负担;关心则是一种正面能量,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都有益无害,它带来的是温暖和支持。

所谓家族业力,主要反映在受父母影响的成长经历中,包括代代相传的集体意识、价值观、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最后转移到人身上,成为命运主旋律。这些业力,有些是资产,也有些是负债,必须有意识地清理和研习,才能完全继承资产或从债务中解脱。
在我的理解中,清理家族业力,主要有三把钥匙:接受、尊重和感恩。接受父母的全部,尊重父母的命运,感谢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而且要谨守下对上的分际,不逾矩,才能毕力尽功。只有接受和尊重,才能从家族业力中解脱,不受债务缠身;只有感恩,才能承受家族资产,带着祝福活出自己。

对这一段经历,我如今体会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体累;第二,累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有关时间管理,最有名的陈述是:每个人都该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上,不该花在“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上。

事实的真相是:一个真正够棒的组织,永远不必担心任何人才的离去;一个真正够棒的人才,也永远不愁无处安身。

所谓“制度性强制”,有时来自组织内部的惯性,有时来自同业间的“一窝蜂”,有时来自资本市场的诱惑,有时来自经营者自身的人性弱点……这些因素往往驱使着经营团队,宁愿跟着其他公司一起失败,也不愿独立判断调整公司方向,千山我独行。一言以蔽之,“人多不怕鬼”使然。

会把事情越做越难的人,通常有几种状况:一是没能力,又怕被识破,所以不断释放烟幕弹;二是虽有能力,但缺乏安全感,因此经常制造障碍,防堵竞争者;三是自我膨胀,喜欢“特技表演”,以赢得掌声;四是用脑过度,不相信别人,经常为防弊而把事弄复杂。一言以蔽之,是人“不简单”,所以把环境弄复杂。

《编程珠玑(第2版)》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和《算法》配套读本
薄薄的一本书,有算法数据结构,有程序优化,有编程思想,甚至有程序正确性验证。牛啊啊啊。

两分法和迭代法是简化问题的两个重要思想。

书中的最后一个探讨的问题(15.3生成文本)说的就是ChatGPT的原理啊

附录D 代码调优法则

简单的设计。Antoine de Saint-Exupery 是法国作家兼飞机设计师,他曾经说过:“设计者确定其设计已经送到了完美的标准不是不能再增加任何东西,而是不能再减少任何东西。”更多的程序员应该使用该标准来检验自己完成的程序。简单的程序通常比具有相同功能的复杂的程序更可靠、更安全、更健壮、更高效,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数据决定程序结构

由于预防远胜于治疗,我们应当牢记Gordon Bell在为DEC公司设计计算机时所观察到的事实:
计算机系统中最廉价、最快速且最可靠的元件是根本不存在的。

当程序性能问题无法回避时,考虑设计层面会有助于程序员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如果仅需要较小的加速,就对效果最佳的层面做改进。
如果需要较大的加速,就对多个层面做改进。

快速检验。Polya 在他的 How to Solve It 一书中用了3页篇幅讨论“量纲检验”。他将该方法描述为一种“检验几何或物理等式的快速而有效的著名方法”。第一个法则是和式中各项的量纲必须相同,这个量纲同时也是最终求和结果的量纲——可以把英尺相加得到英尺,但是不能把秒和磅相加。第二个法则是乘积的量纲是各乘数量纲的乘积。上面的例子同时遵循这两条法则;如果不考虑常数,以下乘式具有正确的形式:
(英里+英里)× 英里 × 英里/天 = 英里³/天

Denning 和Buzen 介绍的“运筹分析”(参见 Computing Surveys 第10卷第3期,1978年11月,第225页~第261页)远比计算机系统中的排队网络模型具有普遍意义。他们的研究很出色,但是由于文章主题的限制,他们没有阐明Little 定律的一般性。他们的证明方法与队列或计算机系统都没有关系。考虑一个带有输入和输出的任意系统,Little 定律指出“系统中物体的平均数量等于物体离开系统的平均速率和每个物体在系统中停留的平均时间的乘积。”(并且如果物体离开和进入系统的总体出入流是平衡的,那么离开速率也就是进入速率。)
Peter Denning 简明扼要地将这条法则表述为“队列中物体的平均数量为进入速率与平均停留时间的乘积”。他将这条法则应用于他的酒窖:“在我的地下室里有150箱酒,我每年喝掉 25箱并买入25箱,那么每箱酒保存的时间是多长?Little 定律告诉我,用150箱除以25箱/年,得到答案6年。”

所谓稀疏数组是指其中大多数项都具有同一值(通常为0)的数组。

代码空间技术
函数定义。
解释程序。
翻译成机器语言。

《漫长的季节》

节奏有点慢
结尾升华得漂亮

往前看,别回头。

《漫长的》
作者:班宇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吹个口哨吧,我说
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
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
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

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
河在平静时平静,不平静时
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

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
琥珀块状的流淌,具体的光芒
在它身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阿橹之死》
作者:阿橹

1
一万次地走过自己
在自己的废墟中伫立
万物静穆
我在聆听一种声音
虔诚的如一匹老马
在黄昏的林际打着瞌睡
心境旷远更旷远
而后流水般回顾一生

离我的墓地很近很近了
才发觉自己是这样一种草
这样的一种理由
在铺展一万种假设的季节里
生命由青变黄再变青
脚步有急变缓
最后失去重心

2
莫大的悲哀使雨水善良起来
我在远方
瞩望自己
瞩望深水彼岸荒凉的水域
瞩望山峦
我是叠嶂中的一轮浑月
山坳中大醉的一盏孤灯

我真的要走了
穿越母亲的草原和旷野
找到归宿
不知哪一朵小花
陌生地为我歌唱
不知为何把我的来世
称作不幸
可怜的人之源呵我怎么能够!

你的生命之泉如烈烈浓焰
点燃我的焚水之岸
母亲的眠歌催我入梦
这又是哪一年
为何连自己也变的如此陌生
而又相当遥远

3
永无宁静的宁静片刻
无需以任何方式昭示我的灵魂
我的饥饿孤闷我的犹豫伤感的诗笺
如此而已
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
先我而去的人
又狰狞着从四面八方涌来
那些鲜花很美
我却望尘莫及
孤伶伶地回头
远离死神之夜多么宁静
飘逸的雪花
在我心内外
不可改变

4
为何以我的存在包容所有存在
在我生命的起点总是你
给我血液和精髓
我的忏悔如晚归的秋鸿
梦歌般给万物以提示

这样的时刻
让我殇于父亲之前让母亲
以挽歌的绝唱
为我也为大地上的四季
守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