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同源》

经常自问,家庭对我那种“放任”式的教育,为什么没有将我变成一个骄横跋扈、好吃懒做、任性无礼的人,而无论在我那个时代还是现时生活中却随处可见由于父母的放任骄纵而培育出的“熊孩子”?我姐姐作为旁观者,给了我她的答案:
父母(包括大娘),都是地地道道的正派人,不会耍心眼、跟风、窝里斗,不会两面派说一套做一套,更不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些看起来理所应当的做人原则,在现实中却是少见的。我们家庭的“和谐”也是百里挑一,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之间、主人与“仆人”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治,无论社会上多么“风雨交加”,内部都没有发生过剧烈冲突。加上母亲那份少见的爱心——她是我所了解的母亲当中最具爱心、最为无私、对子女最有培养意愿的母亲(我指的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说这话是因为我看到很多父母的“对孩子好”是带有个人目的的或强加于人的(父母认为某门知识对孩子好,孩子就必须学;父母认为这个对象好,孩子就必须嫁1娶;父母认为这个职业好,孩子就必须选;父母认为义务劳动光荣,孩子就必须干⋯⋯)。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或者养儿为防老,有求于孩子。而我们的父母当中没有哪一个、在任何时候对我们提出过“为他们做什么”的要求,一辈子都没有!
特别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那种少见的不以“老子”自居的宽容、开放的态度,这使你能在完全自由的空气下长大。作为一个淘气的男孩,从小到大没挨过几次打,甚至很少挨骂。而放眼那时的中国,在父母的巴掌拳头棍棒鞋底笤帚铁铲之下长大的孩子太多太多了。即便我们周围那些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的孩子,有几个不是见父母如同耗子见了猫,甚至越是高级干部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得越夙,我们家楼上隔三岔五就能听到一场哭爹叫娘的大战或骂战,有些孩子简直被当作家里的勤杂工。相比之下,父亲带着我们玩音乐玩戏曲,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仅是娱乐而已,那是他本人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正因如此这些“教育”不会造成心灵的痛苦和挣扎,无形之中对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家的另一特点是,没有说教。父母从来不会将你叫到跟前立正站好一通数落,就连坐着说教也没有过一分钟。父亲母亲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但从不将这些东西作为经验或资本“传授”给我们,绝不像很多老人那样,将自己的“光辉历史”在饭桌上说了一百遍还没完没了,像第一次一样滔滔不绝。更不会对我们谆谆教导,让我们应该怎样或必须怎样才能怎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