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

节奏有点慢
结尾升华得漂亮

往前看,别回头。

《漫长的》
作者:班宇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吹个口哨吧,我说
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
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
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

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
河在平静时平静,不平静时
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

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
琥珀块状的流淌,具体的光芒
在它身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阿橹之死》
作者:阿橹

1
一万次地走过自己
在自己的废墟中伫立
万物静穆
我在聆听一种声音
虔诚的如一匹老马
在黄昏的林际打着瞌睡
心境旷远更旷远
而后流水般回顾一生

离我的墓地很近很近了
才发觉自己是这样一种草
这样的一种理由
在铺展一万种假设的季节里
生命由青变黄再变青
脚步有急变缓
最后失去重心

2
莫大的悲哀使雨水善良起来
我在远方
瞩望自己
瞩望深水彼岸荒凉的水域
瞩望山峦
我是叠嶂中的一轮浑月
山坳中大醉的一盏孤灯

我真的要走了
穿越母亲的草原和旷野
找到归宿
不知哪一朵小花
陌生地为我歌唱
不知为何把我的来世
称作不幸
可怜的人之源呵我怎么能够!

你的生命之泉如烈烈浓焰
点燃我的焚水之岸
母亲的眠歌催我入梦
这又是哪一年
为何连自己也变的如此陌生
而又相当遥远

3
永无宁静的宁静片刻
无需以任何方式昭示我的灵魂
我的饥饿孤闷我的犹豫伤感的诗笺
如此而已
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
先我而去的人
又狰狞着从四面八方涌来
那些鲜花很美
我却望尘莫及
孤伶伶地回头
远离死神之夜多么宁静
飘逸的雪花
在我心内外
不可改变

4
为何以我的存在包容所有存在
在我生命的起点总是你
给我血液和精髓
我的忏悔如晚归的秋鸿
梦歌般给万物以提示

这样的时刻
让我殇于父亲之前让母亲
以挽歌的绝唱
为我也为大地上的四季
守眠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

书中观点观点总体很正,但是有些章节写得牵强。
应该是先写好了框架再填充的内容,全书写得有点应试作文的意思。

全球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他的著作《驱动力》里写道:
“人有三种驱动力,第一种是来自基本生存的需要的生物性驱动;
第二种是来自外在的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第三种是来自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内心把一种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无数事实表明,第三种驱动力是最能激励和调动人的根本积极性的方法。

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方法一:做一本孩子的“童年语录”
方法二:写日记——把日记作为最好的朋友,向它倾诉

三步,用阅读提高写作
第一步:让孩子抄书、背书
第二步:“说”读后感
第三步:带着孩子读世界

如何用阅读指导孩子的创业实践
一、鼓励孩子行动起来
二、鼓励孩子“创业”时做自己喜欢的事
三、接纳孩子有价值的失败
四、与孩子一起讨论创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方寸有度》

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简称MUX)写的书。

作者中有很多认识和合作过的人,包括:
《自序——勿忘初心 专业探索与坚守》的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总监史玉洁
《设计驱动产品创新——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实战》的百度手机输入法特技皮肤作者蔡月

ORI原则
1)原生性 Original
2)相关性 Relevance
3)冲击力Impact

在针对车机产品的设计中,有一条广为熟知的“15秒规则”(http:/standards.sae.org/2364_200408/ Navigation and RouteGuidance Function Accessibility While Driving)。要求“驾驶者在屏幕上完成一个输入任务的总时间不得超过15秒”。也就是说当操作任务时,用户的视线离开道路的时间不得超过15秒,注视屏幕的时间不得连续超过2秒,任务随时可以中断⋯•••在限速 60干米的道路上,2秒的空白意味着驾驶员在 30多米的行驶距离内都没有关注路况,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人类简史》中“进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闲聊八卦。”这一观点感觉是从邓巴教授20年前写的这本书中来的。

这本书编辑好像有点问题:没有对应表格,引用图的页数也不对。

一百年来,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语言学(其关注点主要在语法结构上)、社会语言学(主要关注性别与社会阶层对我们词汇使用和发音的影响)和神经语言学(主要关注大脑结构如何让我们说话与理解语言)。

瑞典生物学家马格纳斯•奎斯特(Magnus Enquist)和奧托 •雷马尔(Ouo Leimar)曾指出,任何高度社会化的动物都面临被投机取巧的搭便车者利用的风险,它们从你身上获得好处,承诺日后会回报你,但实际它们并不会那样做。两位生物学家曾计算过,群体规模越大、越松散,这种占便宜的计谋就越容易得逞。

20世纪60年代语言学家查尔斯•霍凱特(Charles Hockeu)提出18条定义真正语言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4条如下:
(1)真正的口头语言具有指称性(声音可以指代物体);
(2)真正的口头语言具有句法性(语言有语法结构);
(3)真正的口头语言具有非象形性(词语与所指称的物体没有相似性,除了拟声词,如“哞哞”模仿牛的叫声);
(4) 真正的口头语言具有可习得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直到1988年,英国心理学家迪克•伯恩(Dick Byrne)和安德鲁•怀特(Andrew Whiten)提出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马基雅维利智力假说”。
在认知科学和进化心理学中,马基雅维利智力(也被称为政治智慧或社会智力)是个体在社会团体中成功参与政治的能力。——一译者注

哺乳动物大脑由三部分组成:原始大脑——我们几乎原封不动地从远古祖先爬行动物那继承下来;中脑和皮层下区域—主要负责感觉统和及机械运动;皮质——脑部外层区域,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我们整理了群体中所有成年成员梳毛频率的文献资料,并提取了24个物种的数据。我们先计算出梳毛圈子的平均规模,即经常在一起梳毛的动物的数量。接着我们将得到的数据与新皮层面积和整个群体规模关系制成图表。正如我们所料,梳毛圈的平均规模与以上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越大,动物难免会遭欺负,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它们便会形成越来越大的梳毛圈子。似乎这就是大脑计算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以确保灵长类动物形成长期、紧密的联盟。

社会学也有一个由来已久的原则,社会群体规模一旦超出150~200人这个区间,其结构等级就会越来越分明。小型社会群体一般没有这样的结构等级,全凭个人关系推动社会交往。群体规模越大,要管理的人越多,就越需要层级结构,例如,要有负责指挥的领导,要有确保遵守社会规则的警察。这同样也是现代商业机构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人数少于150人的公司组织相对松散,员工只需要私下交流,确保信息有效沟通即可。但是,大型公司就需要正式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人员,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清楚自己负责什么,向谁汇报工作。

想要估算这样一个朋友圈的规模并非易事,但“六度人脉”实验却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这项实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实验结果发现,一般只需要6个步骤便可以通过个人的人脉关系联系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假设有150个人认识另外150个人,通过6个步骤,你就能联系到150的6次方个人,相当于10万亿人。这可比现在整个地球人口还多得多。当然,大多数人的朋友圈是有重叠的,因此在完成这六步之后可以联系到的人要远远少于这一数字。即便如此,假如一个人的朋友圈有150个朋友,那么两个朋友圈之间不重叠的人数只要有32人,就能联系到所有人。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自然的等级体系:你有你的心理状态(对某件事的看法),我可以针对你的心理状态形成自己的心理状态(对一种看法的想法),如果你的心理状态正在思考我的心理状态,那我们便可以说“我知道你认我相信某事是这样的”。现在这种等级体系通常被称为意向层级(orders of intensionality)。这样一来,便大致上有了下面的层级划分。
电脑等机器属于零级意向,它们无法感知自己的心理状态。可能人类在昏迷时也处于零级意向状态,大部分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属于这一级别。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问世以来,我们就有了一级意向状态(我认为某事是这样的)。此后,我们开始陷人这种无穷无尽的回问:我认为你认为某事怎样(二级意向);我认为你认为我认为某事是怎样的(三级意向);我认为你认为我认为你认为某事是怎样的(四级意向);以此类推还能继续说下去。显然,层级较高的意向常常被称为“读心”。

自闭症患者做不到这一点。患有轻度阿斯伯格征的人往往能够设法应对各种社会情境,因而能够通过错误信念测试,但他们却无法像我们一样去解读别人的心思。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心理学家弗朗西斯卡•哈佩(Francesca Happe)所谓的“破解它”(Hackingit)。换言换言之,他们像正常智力的人一样聪明,能够总结出规律,这样他们十有八九能凭经验在社交场合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个令人费解的人类行为特点:个体渴望臣服于另一个体的个人意志这种强烈的意愿。人群效应正是最怪异吓人的人类行为。
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发现“风险转移”现象:假如让一个人发表意见或做稍微极端的事(如支持死刑),其观点一般较为温和。但若先让他参与集体讨论,结果必然更极端。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西兰昆虫学家比尔•汉密尔顿(Bill Hamilton)(当时是伦敦帝国学院一名年轻的硕士,现任牛津大学教授)指出,个体可通过两个途径确保基因传给下一代:通过自身繁殖或帮助携带同一基因的亲属成功繁殖。
鉴于协助亲属繁殖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失去自身的繁殖机会)比亲属的得益小(亲属关系密切,代价可忽略不计),因此出手相助是值得的。进化生物学家将之称为汉密尔顿法则,即明确指出动物群体在何种条件下会产生利他行为。汉密尔顿法则又称为亲缘选择,利他行为的传播背后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达尔文提出的进化机制,但亲缘选择对大部分生物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本书的核心论点围绕四大关键点:(1)灵长类动物的群体规模受限于该物种的新皮层面积;(2)由于类似的原因,人类的社交网络规模的上限约为150人;(3)灵长类社交梳毛的时间直接关系群体规模,因此梳毛对维系团体至关重要;(4)人类语言进化是为了替代社交梳毛,因为庞大群体中的梳毛需求多得让人无暇顾及,语言进化可以节省时间,让人更有效地运用时间进行社会交流。

《叛逆精神》

写得一般,翻译得一般。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体现……当一个人由于人为的训练变得像聋子一样不能说话、像瘫痪者一样不能动弹,我们不认为他是一个遵守纪律的人。他只是一个人格被湮灭了(annihilated)的个体,而不是一个遵守纪律(disciplined)的个体。一个能主宰自己的人才能被称为遵守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