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

大使莫气恼,本地有句俗谚,做人最终也好的就是开心,此乃养生之道啊。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唐律计有五刑:笞、杖、徒、流、死。

《人间值得》

充满人生正能量的书

第37节《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写得太好了

从本质上米说,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这个道理,直古未变。

为了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

没必要把工作当作非常严肃的事情对待,这样你就能享受工作。

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路尽绵力” 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过多的 “空闲”,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逃离的时候要巧妙地逃离。所谓善于逃离,就是尽量避免给别人添麻烦。
所谓“人去不留麻烦”,人与人之间,或许会在某时某刻结缘、重逢,所以要尽可能地交代清楚,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只要是别人给子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感谢对方”。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

总想着得失,那么就会觉得勉强自己,甚至产生心结。与其如此,还不如率性而为,跟随心的快定。

我会尽量抛弃“我才了不起”的想法,这样的话自己感到轻松,周围人也轻松。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 “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

当你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也许对待别人就会变得苛刻。

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所谓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点点取得进步。

人生中精神饱满的时光非常有限,不要过多地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

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这只会消耗你的精力。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 “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 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不完美也是可以的。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跑,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

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

《沉默的大多数》

罗素在讨论伦理问题时曾经指出,人人都希求幸福。假如说,人得到自己希求的东西就是幸福,那就言之成理。倘若说因为某件事是幸福的,所以我们就希求它,那就是错误的。谁也不是因为吃是幸福的才饿的呀。幸福的来源,就是不计苦乐、不计利弊、自然存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种类、分量,都不是可以任意指定的。当然,这是人在正常时的情形,被人哄到五迷三道、晕头转向的人不在此列。马尔库塞说西方社会有病,是说它把物质消费本身当成了需要,消费不是满足需求,而是满足起哄。

弗洛伊德对受唐狂有如下的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对这个道理稍加推广,就会想道: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

众所周知,有一种人,起码是在表面上,不喜欢快乐,而喜欢痛苦,不喜欢体面和尊严,喜欢奴役与屈辱,这就是受虐狂。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成因有这样一种解释:人若落人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做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导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逆转过来了。

费孝通说,中国社会里有所谓“差序格局”,与已关系近的就关心,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