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一些实用技巧和方法,教你作为敏感人和与敏感人相处。
“所谓三明治法,就是在两件正面的事之间,夹一件你希望另一半改变的事,或是两个人意见不合的主题。”
“
投资理财最先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三个口袋先装满:
第一个口袋,生活备用金---你的现金流;
第二个口袋,保险---保命的安全垫;
第三个口袋,消费支出---未来2-3年内要买的大件商品或要办的大事。
”
“基金的收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本利得、股息红利、利息收入。”
“基金转换费用=转出基金赎回费+转入转出基金原申购费率补差费。”
基金定投方法
傻瓜定投法:定时定额进行基金投资,即每次(可以按月,也可以按周)投入固定的资金去购买基金
均线定投法:低于均线多买,高于均线少买
价值平均定投法:让基金每个月定投的市值按照固定额度增长
基金组合常见形式
哑铃型:比如沪深300+中证500
核心+卫星型:比如上证50+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
金字塔型:底部配置稳健的货币型基金或者债券型基金+腰部配置能够充分分享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型基金+顶部配置高成长性的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
《扯经》的宇宙版,还挺有意思的。
另外本书还向《银河系漫游指南》致敬。
“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
“‘不做’的本身就是一种‘做’。”
“大心”:包含一切的心。
“小心”:与外物连接的心。
“所谓‘清净’,不是指擦拭某样东西,使其从不干净变回干净。所谓‘清净’。指的只是让事物‘如其所如’。”
“在小乘佛教里,修行分为四类:最好的一种修行,是没有快乐的感觉的(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修行的人只管修行。忘掉了肉体与心灵的感觉,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这是第四个阶段的修行,也是最高的层次。次一等的是在修行时,感到一点点肉体的快乐,而你之所以修行,也是为了这种快乐。再等而下之的层次是,在修行时,会同时感到精神与肉体的快乐。最下一个层次则是修行时,既无思想,也没有好奇心。这四个层次也适用于我们大乘佛教的修行,而最好的层次是只管修行,不求其他。”
“道远禅师说过:‘研究佛法是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是为了忘掉自己。’”
“道元禅师说过:如果你对某人说什么而他不赞同,不要尝试从知性上说服他。不要跟他争辩,只要听他的反对意见,让他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事实上,每一件事物的自性无非就是变化本身,这也就是万物共有的自性。每一种存在的东西本身并无单独、分离的自性可言。这种教法,即称为‘涅槃之教’。”
“大多数来我们这里禅修的人都相信,人应该顺乎自然,但他们队自然的了解,却是我们所谓的‘外道自然’。外道自然认为,所谓的‘自然’,应该就是不讲形式,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何谓‘外道’?就是当你把一切视为实有,以为它们具有实体性和不变性,那你就不是佛弟子。就此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是佛弟子。”
“我说的‘无’不是指虚无,这‘无’是某种东西,是某种随时准备好披上特定形相的东西,而再其活动中具有某些规则、理论或是真理。这样的‘无’就是佛性,就是佛本身。当这样的存在被人格化时,我们称之为‘佛’;把它理解为终极真理时,我们称之为‘法’;当我们接受这个真理,并把自己视为佛的一部分来形事时,我们称自己为‘僧’。尽管有三种佛相,但他们是同一个存在,无色无相,随时准备好要披上特殊的色相。”
“所谓的‘开悟’,意思是相信‘无’,相信有某种东西是无色、无相,而又随时准备好要披上色和相的。”
“行、立、坐、卧是佛教的四种基本活动或行为方式。”
“任何事情都是佛的活动,因此,不管你做任何事活任何事都不做,佛自在其中。”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佛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阅读的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略读(检视阅读)的方法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
(4)如果那时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笔记的分类
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同一本书,全书的架构,记在书上
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同一个主题,多本书,记在一本书上
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making):同一主题,多本书,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
书的分类
1.实用
2.理论:历史、科学、哲学、等
“历史就是纪事(Chronotopic)。在希腊文中,chronos的意思是时间,topos的意思是地点。历史就是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纪事’这两个字就是要提醒你这一点。”
“‘意图谬误’(intentional fallacy)。这种谬误就是你认为自己可以从作者所写的作品中看透他的内心。”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世界上最早的字典是关于荷马书中专门用语的字典,以帮助罗马人阅读《伊利亚特》及《奥德赛》,及其他同样运用荷马式古典字汇的希腊书籍。”
“最早的一本百科全书是由罗马人普林尼(Pliny)编纂的。”
“当你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一定要问你自己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爱默生
“有能力的人,就去做。没有能力的人,就去教。”---萧伯纳
“神学有两种类型,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与教义神学(dogmatic theology)。”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二、带引作者与你打成共识。
三、厘清问题。
四、界定议题。
五、分析问题。
“所谓‘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倾向于根据以前的某件事或某个特点,就把关于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某件事的一切都想得很好。”
“在使用矩阵法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所谓‘相互独立’,就是指所有数据信息彼此不会重合。所谓‘完全穷尽’,是指这些信息的数量是确定的。”
“好的信息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易获取、易总结、相关性、个性化。”
“从科学角度来说,我们无法穷尽所有情况,所以不可能证明一个假设在任何情况下都正确,但只要能证明一个否定的假设是错误的,那它的否命题自然就正确。”
原命题---只要A成立,则B成立
逆命题不成立---只要B成立,则A成立
否命题不成立---如果A不成立,则B就不成立
逆否命题成立---如果B不成立,则A也不成立
“所谓NSMA,是指‘no some most all’这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所有’意味着完全穷尽;‘有些’则意味着交叉;‘没有’意味着相互独立。”
这个作者挺有意思的,还写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一本小小的绿色数学书》和《一本小小的紫色概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