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程序设计(第2版)》

基础、实用的一本书,主要内容有:Canvas API、Geolocation API、Communication API、WebSockets API、Web Workers API、Web Storage API。

谁在开发HTML5?WHATWG、W3C、IETF。
即时模式(immediate-mode):由API接口调用引起的绘制行为会及时发生,如Canvas等。
保留模式(retained-mode):有一个鱼场景中的视觉对象对应的模型,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留下来,如SVG、Sprite等。
“源由规则(scheme)、主机(host)、端口(port)组成。”

“十年后,我们盼望能够再写一本书,而书里会介绍你用HTML5创造的伟大应用。 ”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全世界的婚姻治疗师都同意,在长达一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要面子”“不肯认输”是危及婚姻关系的重要杀手。”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作锚定效应,指在评估问题时所依据的起始参照点不同而引起的判断偏差。”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指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下意识地被他脑门上所贴的标签主导。”


父母能帮助正在学业上浮沉挣扎的孩子渡过难关的一些方法
第一,和孩子一起规划学习的进度
第二,把大学习目标切割成符合孩子实际能力的小台阶
第三,帮助孩子学会掌握有更高“投资回报率”的学习
第四,勾勒没好远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家长帮助孩子交朋友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作为小主人,先为聚会做好计划
第二步,聚会当天,让孩子学习掌控局势

“从心理学教科书的名词解释来看,所谓自卑感,就是一个人在主观地把自己和他人做比较,或者和自己的理想相比较时,觉得自己低劣不如别人的心理感受。”

《正面管教》

P68-69 错误目的表
P148 鼓励与赞扬之间的不同
P221 表10.1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
P227 表10.2 生活态度取向对养育风格、教学风格的影响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 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 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 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退缩(Retreat)
a. 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 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是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
“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 寻求过渡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 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 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 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 相关(Related)
2. 尊重(Respectful)
3. 合理(Reasonable)
4. 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1. 相关(Related)
2. 尊重(Respectful)
3. 合理(Reasonable)
4. 有帮助(Helpful)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 不要搭理对方。(转身走开要比留下来打架需要更大的勇气。)
a. 做些别的事情。(玩另外一个游戏,或参加其他活动。)
b. 为冷静期留出足够的时间,然后,采取以下步骤。
2. 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
a. 告诉对方你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不喜欢所发生对的事情。
b. 听对方说他的感受以及他不喜欢什么。
c. 把你认为你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产生有什么责任告诉对方。
d. 告诉对方你愿意做些什么不同的事。
3. 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例如:
a. 找出一个一起玩或轮流玩的方法。
b. 道歉。
4. 如果你们无法一起解决问题,就寻求别的帮助。
a. 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这也可以是首选的方法,并不一定非得最后再用。)
b. 和一个家长、老师或朋友商量。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樊登导读》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播下种子
观察和判断
聆听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同情”

“同情是正确育儿的基础————父母越是理解孩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越亲密,孩子也就越听话。”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传统上,笑话可分为两部分:铺垫和笑话。”
“我们通常把铺垫和笑点定义为:铺垫是笑话的第一部分,为笑话做准备;笑点是笑话的第二部分,让人发笑。”
“铺垫制造预期。笑点揭示意外。”
“一旦有人做了假设,你就可以创作笑话。”
“搞笑的人必须能够对一件事情有两种解读。”
“对连接点的第一种解读可以提供目标假设,而另一种解读则会提供再解读。”
“笑话勘探器有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笑话地图和笑话宝藏。笑话地图的目的是来帮你选定一个话题,定义一个笑点前提,以及定义一个铺垫前提,然后从这个创意出发写一些笑话铺垫。而笑话宝藏则是深挖一个铺垫,并利用目标假设、连接点和再解读来创造一个笑点。”

笑话宝藏的步骤:“
Step 1 选择一个铺垫,列出各种假设:“对于这个说法我有什么样的假设?”
Step 2 选择一个目标假设,找出连接点:“是什么使我产生这个目标假设的?”
Step 3 列出几个对连接点的再解读:“除了目标假设以外,还有什么针对这个连接点的在解读?”
Step 4 选择一个再解读,完成故事2:“关于这个铺垫,有什么具体的情境可以解释我的再解读?”
Step 5 写一个可以解释这个故事2的笑点:“在铺垫之余,还需要什么信息来讲清楚我的故事2?”
当你被困住或想不到一个你喜欢的笑话时,无须惊慌,只需要回到第4步,然后选择另外一个再解读,直到你扎奥出一个能让你发笑的在解读为止。如果你还是觉得无法释怀,原路返回至第2步,选择另外一个目标假设。每一个替代原来通道的新通道都有可能会带来一个你喜欢的段子。”

“重要提示:话题必须不包含观点”
“重要提示:笑点前提不能包含具体例子。”
“铺垫与笑点的关系:直接相反或递进相反。”
“查理·卓别林很久以前说过:‘喜剧是两种相反意见的碰撞’。”

笑话地图的步骤:“
步骤A:列出话题
步骤B:挑一个话题,再列出一个话题关联清单
步骤C:创作一些笑点前提
步骤D:为每个笑点前提创作一个铺垫前提
步骤E:选择一个铺垫前提,并写出一系列铺垫”

“莎士比亚曾说过:简洁即幽默。冗余累赘是好笑话最大的敌人。”
“脱口秀的一般规则是,观众要对你的笑话有回应,而不是去思考你的笑话。”
“喜剧有其自身的能量守恒定律:观众用了多少能量去思考,他们便少了多少能量去发笑。”
“每个笑点都有一个关键的词、短语或动作来揭示出再解读,从而打破目标假设,让观众笑出来。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个关键的词、短语或动作存在于笑点之中,我们将其称之为笑点的‘底’。”
“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一个假设,第三个音节打破这一节奏,打破假设。这是经典的笑话结构。”————三段式结构
“表现出来,不要描述出来。”

“以下是加连续笑点的三种技巧。
技巧1 使用原有假设
技巧2 根据不同的故事1假设加连续笑点
技巧3 由故事2创造新的假设”

“叙述者视角:作为事件的非参与者或观察者,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本人视角: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你本人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角色视角:作为事件的另一方(人或物),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台上表演脱口秀的三个视角

“自我视角和角色视角的转换必须要遵守一个基本原则:表演者必须始终面对观众。不背对观众是舞台走位的重要原则。”
“叙述者视角是唯一直接跟观众讲述的视角。它有两个重要的功能:首先,叙述者视角告诉观众角色是谁,为什么有这个争论,发生在哪里;其次,他时不时地出现来变换场景或者给旁观者机会来吐槽这个场景。”
“素有的笑话都是对一件事情的两种解读:目标假设(预期的假设)和再解读(意外之外的解读)。”
“视角转换是构建笑话的简单有效手段,因为每次转换都能构成笑话结构。”
“你必须在空间上划出两个独立的地方进行排练:一个分配给批评者,称为‘批评者位置’;另一个则分配给创造者,称为‘排练空间’。”

“下面的研究结果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艾伯特·梅拉比安博士(Dr. Albert Mehrabian)的著作《沉默的信息》(Slient Messages),书中他揭示了人类三种不同沟通方式的相对效率。
身体语言:55%。
声音语调:38%。
文字:7%。”

“记住体验是最好的排练方式。”
格雷迪·迪安的排练流程的三个阶段:“准备,体验的再现,通过记住体验的方式把段子表演出来。”
“重要提示:批评者位置一定要在排练空间的对侧甚至后方。”
“当你在批评者位置审查你在排练空间的表现时,有四种方法可以使用:利用你的想象、听录音、看录像,或借助另外一个人的观察。几种方法都试试,然后找出最适合你的。”
“有一种舞台我称之为‘静音舞台’,扩音器离舞台前端太远,观众能听到表演者的声音,但表演者完全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我对脱口秀节奏的定义就是跳舞和打鼓。观众跟随脱口秀演员,脱口秀演员跟随观众。脱口秀演员不是本身具有节奏;脱口秀演员是根据观众的影响创造节奏。你无法提前确定节奏,因为它是发生在当下的一种创造。”
“‘连珠炮综合症’指的是脱口秀演员在台上一点都不停顿,不给观众笑的时间,甚至都不呼吸,一股脑把段子讲完。”
“我们对表演的恐惧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演出前的紧张不安;一种是在舞台上的恐惧感。”
“记住一点:你处于什么状态,观众就会处于什么状态。”
“搞笑能力(sense of funny)是说你知道怎么让其他人发笑,幽默感(sense of humor)是你能让自己发笑。”
“当某人或某物看起来真的受伤了的时候,演出就变成戏剧了。这就是喜剧和戏剧的区别。喜剧不处理伤害性事情的后果。喜剧里,某些人或者事会被伤害,但不是真的被伤害,更多是像‘卡通式’的伤害。想想当你看到一个人滑稽地跌倒,你会笑,但是如果你意识到他真的受伤了,你就会停止发笑并伸出援手。观众也会是同样的反应。如果他们感到某人或某物真的受伤了,他们是不会笑的。”
“记住,好的判断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不好的判断。”

“教你如何打磨演出的建议。
回顾演出
给每个笑话打分
改编、重写和重新编排
再次排练和表演”

“一个令人竖起拇指称赞的脱口秀表演,它应该是以你第二强的段子或B级的段子开场,把你最弱的段子或C级的段子放在中间,然后用你最好的或A级的段子结尾,因此,一段或整场表演的段子应该按照B、C、A的顺序来安排。”
“吊床策略是说把一些较弱的或有风险的段子放在已经验证过效果的和真正好的笑话或段落之间。”
“人们对于与性相关的段子,会比那些与性无关的段子笑得更大声。”

脱口秀秘诀01:笑话需要两条故事线
脱口秀秘诀02:任何你想象它存在,但无法感知到的东西,都是假设
脱口秀秘诀03:再解读的目的是打破目标假设
脱口秀秘诀04:通过提问来探索笑话通道
脱口秀秘诀05:笑话都蕴藏在细节里
脱口秀秘诀06:幽默感是中应对痛苦的方法
脱口秀秘诀07:通过提问来挖掘笑话
脱口秀秘诀08:整理一个笑话和脱口秀段落的文档
脱口秀秘诀09:让观众发笑,这是喜剧演员演绎笑话的方式
脱口秀秘诀10:你排练时是什么样,演出时就是什么样
脱口秀秘诀11:笑话是对某些体验的回应
脱口秀秘诀12:你的任务是搞笑
脱口秀秘诀13:观众笑的时候演员闭嘴
脱口秀秘诀14:如果你现在做的没有效果————那就随便做点别的事情
脱口秀秘诀15:大多数的起哄者认为他们在帮你把演出做得更精彩
脱口秀秘诀16:在任何场合都能给观众表演